午夜的列车,运载着学术的肥鸽。

疫情再掀高潮,对我这种每周都要深穿梭在几个城市的人来说,带来了诸多不便。

不仅是长期坚持的核酸训练,还有不断碎片化的行程表。

每分每秒,都那么的珍贵。

疫情,使得高铁站空空如也。

现在的我,刚刚赶到高铁站,却看到熟悉的最后一班高铁车次已经不见。换来的,是一小时后的午夜班车。这让我原本紧凑的时间表显得更加捉襟见肘。这种失控的感觉伴随着失望的唏嘘,在我心里不能说毫无波澜。如果说以前这波澜如石击湖面,那现在顶多算是尘入汪洋,那浪自是难与这尘有关。

空旷的入站口

昨天得知,我的《国际学术文献研读》课程,并没出现在选修课的列表中,心里顿时困惑,因为我明明填表的时候填写了上下学期都上这课的。于是,在城市穿梭的最后一站终于坐下来向负责的老师咨询。原来一个选修课填表训练中,4个附件有与我理解不同的填法。

申请一个校公选课程,需要填写的四份附件。

其中,和上下学期都上课有关的,我以为是附件4。

开课登记表

而咨询中才得知,附件1也可以表达上下学期都可以上课。

我本来以为只能写1学期(绿色),结果好像可以写成12学期(绿红色)。

开课申请表

于是乎,这门去年新开正能量满满的课,就这么与夏日的时光无缘了。

说起上课,我觉得好的体验是学生和老师都能够有一种体力交换精神力的过程。许久没有开选修课的我,也很久没有感受这种感觉了。有时会感叹大一到大四的变化,课程也会显得那么无力。有时也会不禁感叹,我上过很多课程,但是很少有课程能够在教学大纲上沉淀下来。自己最早开发的《变态设计学》课程也不再成为一个课程名称,更多的是我教授高年级课程的一种背后理念。校选修课的自主性更高,但如果上专业性很强的课内容,也不适合全校各个系的小伙伴。恰逢我正在读博,也需要看很多论文,为何不把经验分享一下,并带着大家一起看?于是《国际学术文献研读》应运而生。虽然自己也只是一个学术圈的小学生,但我觉得可以通过比较好的准备和更好的组织力把这个共同学习的过程打造成一门不错的课程,并且沉淀下来。经过第一次(beta0.1)的尝试,我基本打通了从预习到学习,从作业到评教的所有环节。最可贵的是,这门课也让我感受到了满满的正能量。

希望能够继续打磨这门课程,让更多的小伙伴体验各种知识的魅力。只可惜这学期没法教授这门课了。减法生活,却没想到无意间减掉了自己期待的花骨朵。

在此,我对想要选修这门课的小伙伴们说声不好意思,我这一疏忽使我有种错过了几万桶原油储备的感觉。

空旷的午夜高铁

放出这一只鸽子,并非我的本意。

但愿,对知识的向往能够想让我们在不久的未来,再相见。

午夜的高铁站,静静安放着我略有波澜的心。

而末班的高铁,载着我去往那没有等待的,

下一个城市。

FREEZhao

鲜有人在的凌晨地铁站

2 Comments

回复 FREEZhao 取消回复